王宏伟,伟德国际victor1946院长、教授,化学-生物大类首席教授。1992-2001年就读于bevictor伟德官网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2011年全职回到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2016年4月接任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长。
邱勇校长给伟德国际victor1946新任院长王宏伟整理领带
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bevictor伟德官网第十五届“良师益友”、北京市优秀教师、Bayer Endowed Chair等。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长,并被选为2019年三维电镜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主席。
在清华读博士期间,他曾被评为第五届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学术新秀”。近日,他又以研究生导师的身份当选了bevictor伟德官网第十六届“良师益友”,第二次获此殊荣。
bevictor伟德官网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于2018年4月启动,经各院系同学自由提名,共提名教师146位。经全校同学复评投票,共评选出37个院系的42位教师当选“良师益友”。
从“学术新秀”到“良师益友”,在王老师的学生眼里,既是师兄又是导师的他是什么样子呢?
严谨求实,学高为师
“最兴奋的两件事:一是学生的科研实验有了新的发现,二是学生做了一个漂亮的报告。”
王老师是个严谨求实,严于律己的人。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结构生物学家,王老师不仅对生物物理学领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前沿如数家珍,对生物医学等许多相关方向也了然于胸。与老师请教科研问题,他总能快速地把握住问题的根本之处,并给予我们客观中肯的指导。王老师还常常嘱咐我们,探索求知要注重其背后的原理,切勿机械的重复和模仿,而要在设计和操作时探寻其更深层次的内涵,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迎新会上向同学详细介绍学院情况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无论是课题讨论还是日常吃饭聊天,他都会引导我们往更深处思考,到最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就会坦然地说,“不知道,这需要你们去探索”。他不仅希望我们能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学习,也希望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时刻保有好奇探索的热情,以及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他说:“已有的知识框架应是帮助我们排疑解难,而不是限制束缚我们遐想的可能。”
因材施教,育人为本
“ 王老师是我们的师长,更是我们的家人。”
身为院长,王老师的科研、行政事务非常繁忙,但每周一次与实验室所有小组、所有同学的详细课题讨论他从未缺席。在讨论中,王老师把握实验方向,了解学生动态,总是针对每个人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在课题进展上他耐心询问,即使失败也不责备,而是仔细分析原因,鼓励我们攻坚克难。
记得有一次他在微信群发了一张自己博士期间实验的照片,感慨当年实验条件比现在艰苦很多,连手套都买不起,而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大家实验需要,无论是实验仪器还是消耗品都会毫不犹豫的买,嘱咐大家珍惜现在的条件,抓紧宝贵时间,努力做出成果。
亲自指导学生实验
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亲近学生,教益为友
“ 他完全没有院长的威严,只有挚友的真心。”
王老师非常乐于也善于与同学们交流。在一次年级交流会上,王老师和我们分享他当年在清华生物系学习的经历,从他如何翻遍小图书馆的书,研究生态小课题到上实验课组装电路,用身为师兄的亲身体验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了解到一些同学面临继续在生命科学的路上走下去还是转专业的选择,王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从事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的心得,以及他的同学们在我们的年纪都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又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这些真实而又真诚的故事,既让我们感动,又让我们思考。
王老师在学生身上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他也曾帮助困难学生垫付学费;时常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并悉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也牵挂学生的社工生活;作为运动场上的健将,他还亲自带领大家到奥森跑步。
他是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结构生物学家,是迎新会上真诚欢迎新同学的院长,是现代生物学课堂上谈笑风生的老师,是以行动鼓励和践行“将学术交流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博士生学术论坛分享人,更是课题组同学心中育人为本的导师、教益为友的伙伴。
正如一位学生所言:“在我们心目中,王老师是一位教科书般的导师。”
有良师如此,是生院学子的幸运,我们也将不负王老师的殷切期望,科研路上、人生途中,铭记教导,坚定前行。
王宏伟老师与课题组的学生们
“良师益友”评选是我校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树立师德典范,促进导学关系良性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贡献。每年由研究生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辛勤育人、为人师表、受人尊重和值得信赖的优秀导师,进而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师德典范,营造“尊师重道”的大学文化。1998年至今,“良师益友”评选已经举办了十五届,共有六百余位、上千人次教师获奖。